大考吧
你的位置:大考吧 > 幼儿园教案 > 中班教案 > 中班语言教案 > 中班语言教案20篇

中班语言教案20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教案 更新时间:2021-02-27

中班语言教案20篇配图一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第1篇、中班语言活动数数歌(绕口令)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和表达,在变化速度、节奏朗诵绕口令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2、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记忆绕口令的内容,能变换速度、用合适的节奏和歌曲旋律练习绕口令。

  3、学习绕口令《数数歌》,练习虎、鹿、猪、兔、鼠等读音相近的字。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师根据绕口令内容绘制图片及标志线;

  2、经验准备:幼儿会击打节奏"××××× ""××××× ",会唱歌曲《数鸭子》

  活动过程:

  1、以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活动并引导幼儿逐句说出绕口令。

  (1)提问:山上会有哪些小动物?引导幼儿大胆猜测,自由说出多种动物名称。

  (2)引导逐一观察背景图片,提问:树林里(路边、草里、洞里)有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后,再出示动物,引导幼儿逐句说出绕口令。

  (3)出示数字卡片和"虎鹿猪兔鼠"的图片,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分别是哪些小动物啊?

  引导幼儿说出: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

  2、引导幼儿在图片的帮助下完整说出绕口令。

  (1)完整说出绕口令。

  指导语:把刚才我们说的串在一起,就能成为一首很好听在绕口令,你们跟着我一起来说说看。

  (2)将难度较大的句子"虎、鹿、猪、兔、鼠"进行重点练习。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练习绕口令。

  (1)教师以游戏的语言"蜗牛爬""开火车""开火箭"等引导幼儿变换速度说出绕口令。

  (2)引导幼儿尝试拍击节奏"××××× ""××××× "说出绕口令:先让幼儿自由探索,然后集体练习。

  (3)引导幼儿用歌曲《数鸭子》的旋律唱出绕口令。

  (4)引导幼儿用沙锤进行表演。

  (5)脱离图片的帮助,幼儿集体表演绕口令。

  4、结束。

  结束语:我们今天回去后也用拍击节奏、唱歌的方法,将这首绕口令教给你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好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附:绕口令:数数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大家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 虎鹿猪兔鼠

  教学反思:

  一节活动下来,感觉幼儿参与性很高,课件的运用、图文结合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记住了诗歌,并朗读下来,整节活动幼儿思维活跃,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不足之处就是觉得老师说的有点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教师指导语言要精练,真正做到引导。

  第2篇、中班语言活动勇敢的小裁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知道遇到危险不惊慌,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化解危险。

  3.乐于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配套磁带,挂图,《幼儿画册》(第一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提问:裁缝是做什么的?

  2.出示挂图:认识小裁缝,提出问题:你见过小裁缝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裁缝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出示图片,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2.提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大家说小裁缝是个勇敢的人?

  三、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1.再次欣赏故事。

  2.提问:小裁缝为什么想出去闯闯?

  他和巨人比试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巨人为什么害怕地逃走了?

  谁又来了?小裁缝又是怎么做的?

  3.讨论:这样对付野猪有什么好处?

  四、引导幼儿看图书阅读故事,感受小裁缝的聪明和勇敢。

  教师带领幼儿边翻阅《幼儿画册》边讲述故事。

  五、迁移经验,乐意做一个勇敢的小朋友。

  1.如果你是小裁缝,你会怎么做?

  2.你有没有遇到既要你动脑筋,有需要勇敢才能做的事情?

  活动反思:

  对于镜头一中存在的问题是与幼儿的前期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裁缝在幼儿的生活中不是经常能接触到的,所以显得有些陌生。镜头二中的我的提问不够明确、目的性不强。一节有质量的课,幼儿的前期经验与教师的提问有很大的关系。

  (1)充分前期经验,以便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

  本次语言活动的主人公是小裁缝,在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回答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原以为孩子们能知道裁缝师做什么的,但与本次活动的开展也没有那么的重要,我提这个问题的用意是在裁缝的强项是做衣服,他一下子打死了七只苍蝇觉得非常的了解,很得意,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既然出现了问题,我也没有过分解释、讲解,就采用了《幼儿画册》上的图片。最后我只能口头为幼儿讲解,这样的讲解并不能让幼儿真正理解小裁缝。在活动开始前,我觉得应该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适当的给予幼儿前期经验或者不给幼儿这样的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活动。

  (2)自主阅读需要目的性,以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活动的环节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设置的。我在目标中制定“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幼儿自主观察画面的环节。我觉得这个环节应该也是孩子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语言活动就应该给幼儿一个自由说大胆说的环境。由于见幼儿中班的幼儿对于观察画面的能力较好,我在幼儿自主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幼儿说的时间和空间太少了。应该让幼儿大胆去猜,去想,去交流。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的观察后去了解裁缝为什么这样做?由于我的提问目的性不够强,而导致了幼儿的回答出现了偏差。

  从这次的活动中,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问题教师都应做好两手准备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师的提问需要仔细的推敲,增强问题的目的性。

  第3篇、中班语言公开课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是同步发展的。随着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的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生活物品,积累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具备了辨别少数 物与物之音具有一定的关系的思维能力。在情感发展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认知反应,友好、助人、合作行为趋向明显。

  《好朋友》这个活动是建立在中班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作的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它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生活物品吧生命和友情,同时揭示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正是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幼儿间建立起"我们是好朋友"的良好愿望,从而增进彼此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理解童话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能根据童话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

  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仿编童话中对话式的语言。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难点: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2、 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童话内容形象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

  2、衣服、裤子;铅笔、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对的形象图片若干,其中相对应的一半贴在大打操作卡表格内。

  3、配乐录音童话《好朋友》及歌曲《找朋友》CD。

  4、经验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许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向老师们打个招呼吧,说声"老师好!"

  2、今天还有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一、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

  (教师出示童话配套形象图片。)

  二、基本部分

  (一)图片配对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说说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

  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

  3、"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二)欣赏童话,理解内容

  1、"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为它们找到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

  (幼儿欣赏配乐录音童话一遍。)

  2、"我们给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么?"

  3、哪些小客人找对朋友了?

  为什么茶壶和水杯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

  4、谁和谁不是一对朋友?

  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

  听鸟笼与小鸟的对话录音片段后请小朋友讨论: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

  (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一幅)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

  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样去爱护小鸟?

  (三)学习童话中的语言,尝试分组讲述。

  1、再一次欣赏童话故事录音,请小朋友轻轻跟读。

  2、集体讲述童话一遍,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讲述。

  (1)"好朋友之间说话时心情是怎么样的?讲话的声音会怎么样?"

  (2)"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一遍这个童话故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把它们说的话讲出来。"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有感情地讲出对话部分。

  2分角色讲述。

  "现在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来扮演茶壶、桌子、钥匙、雨伞、鸟笼,右边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锁、雨鞋、小鸟,一起来讲一遍这个童话故事。"(幼儿分组讲述故事一遍。)

  (四)出示另一组图片,幼儿操作配对,仿编童话。

  1、"我们给小客人找对了好朋友,它们真开心,还请来了更多的小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好吗?"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2、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把它们找出来,配成一对,插入这个长方形里。然后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来。

  教师举例示范一次。重点提醒幼儿配对完成后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

  (幼儿操作配对,教师个别提问、指导。)

  3、幼儿轮流仿编。"请小朋友说说自已刚才为谁找到了朋友,用童话中的话编出来。"

  三、结束部分

  1、这些小客人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配成对的好朋友,我们可以把它们找出来编到这个童话中去。明天来念给老师听好么?

  2、你有自己好朋友么?现在我们去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给自己找个好朋友,好么?随着《找朋友》的音乐,幼儿做音乐游戏,互相拉手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4篇、中班语言老爷爷的帽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老爷爷的帽子》是一则以"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为主题的温馨童话。结合现代家庭实际情况,考虑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太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未来的社会需要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爱护他人,体验助人为乐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爱情感。此活动故事表现出爱的象征,教材中的老爷爷有两顶幔子:第一顶是他自己的帽子,他把它送给了小鸟,表示他对小鸟的爱;第二顶是小鸟用羽毛做成的帽子,表示小鸟对老爷爷的爱,抓住此环节,对幼儿进行形象的"爱心"教育。使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并且结合中班年龄段的学习特征,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这样就创设了幼儿发展语言又提供了有意条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老爷爷与小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

  2、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获得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PPT。

  2、爱心卡片若干。

  重点难点:

  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方法手段:

  1、情景导入法、提问法、直观形象法。

  2、图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天)冬天冷不冷了啊?

  2、那怎样让自己变暖和起来呢?(围围巾、戴帽子、戴手套等)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自然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观看PPT图片,猜测故事内容。

  1、是呀,寒冷的冬天里我们都穿得很暖和,而且都呆在温暖的房子里,可是有一只小鸟它却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外面的树枝上,它怎么了?(风把鸟窝吹走了,没有家,冷得直发抖)

  2、这时一位老爷爷走来了,他看到小鸟在树枝上冷得直发抖,他会怎么想啊?(这只小鸟多可怜呀,这么冷的天,小鸟一定会冻死的)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怎么做呢?(幼儿猜测)

  3、小鸟住在用帽子做的窝里,感觉怎么样?(开心、温暖、暖和)

  4、后来,怎么会有许多小鸟飞进老爷爷的帽子里来呢?(小鸟想到了在树林里,还有许多怕冷的小鸟,它们也一定冷的直发抖,就把它们叫来了)

  小结:于是,小鸟们都飞进了老爷爷的帽子里。老爷爷的帽子真暖和,它们非常感谢老爷爷,高兴地唱歌给老爷爷听。以后,老爷爷天天来看小鸟,听小鸟唱歌,小鸟们非常高兴。

  5、可是,有一天,老爷爷没有来。

  他为什么没来了呢?你们觉得老爷爷怎么了?(生病了,老爷爷把帽子给了小鸟,小鸟们暖和了,可是老爷爷却着凉生病了。)

  6、老爷爷到底怎么了?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去看看吧。原来啊,老爷爷病了。小鸟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来看望老爷爷,它们还用自己身上的羽毛做成一顶帽子送给了老爷爷,老爷爷非常感谢小鸟。

  7、过了几天,老爷爷怎么样了?(病好了)

  小结:过了几天,老爷爷的病好了,他戴着小鸟们用羽毛做的帽子来看望小鸟,小鸟们高兴地唱起了歌。你们高兴吗?恩,我们大家都很高兴。

  (二)感受他人的关心,体验被关心的快乐。

  1、现在老师就把这些图片变成一个好听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爷爷的帽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看看啊,是不是就像我们小朋友猜的那样。

  2、提问:

  (1)老爷爷的帽子送给谁了?他为什么要把帽子送给小鸟呢?

  (2)老爷爷关心小鸟、救小鸟,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

  (3)当老爷爷生病的时候,小鸟是怎样做的?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老爷爷吗?为什么?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4、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小结:是呀!只要你去关心、帮助别人,这样自己也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我们心里会很高兴、很快乐!

  三、结束部分

  1、理解他人的需要,学习在生活中关心、帮助他人。

  (1)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谁在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被人关心、爱护的感觉怎样?

  (2)你关心、帮助过别人吗?心情怎样?(佩戴"爱心"奖章)

  2、出示图片

  3、小结: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我们要用小眼睛去发现,并帮助有困难的人、许多人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关心、帮助。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会感到十分幸福、快乐。

  活动延伸:

  为幼儿颁发"爱心"奖章,鼓励幼儿做互爱行动。 "爱心"奖章是奖给有爱心的小朋友,让有爱心的小朋友带着这颗奖章一起行动起来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个活动的时候,幼儿很有积极性,大部分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情节,在结束这个活动后,我反思了一下,我觉得还应该再增加一个现场情境表演,加深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5篇、中班语言活动设计图书是我撕破的(看图讲述)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幼儿讲出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他们是怎么样解决的。

  2、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用词恰当,基本完整合理。

  3、教育幼儿爱护图书、轻拿轻放,和同伴相处知道要礼让。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套。

  2、活动室内的图书角增设"图书修补站"的标识及破旧图书、剪刀、胶水、胶带、订书机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走进图书角,发现新标识。

  教师请幼儿观察班里的图书角,引导幼儿发现今天图书角多了些什么?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本破旧图书,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

  二、出示故事图片,幼儿观察讲述。

  1、教师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猜猜他们会怎么解决?

  2、幼儿讨论解决方法:幼儿可以先自由观察讲述,再与小组里的同伴分享交流,每一组推选一位幼儿在集体中讲述。

  三、教师完整讲述。

  四、带领幼儿看图片完整讲述。

  五、鼓励幼儿给故事取名字。

  六、小结并建议幼儿去图书修补站修补图书,教育幼儿爱护图书,和图书交朋友。

  活动延伸与建议:

  1、指导幼儿修补图书的方法。

  2、与幼儿商讨建立"爱书公约"。

  第6篇、中班语言谁丢了尾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2、能根据故事内容续编故事,并大胆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动物尾巴图片,挂图,故事视频,幼儿用书第3册第24页。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通过学习故事和课件资料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和用途。

  难点:是能根据故事内容续编故事,并大胆进行讲述。

  活动过程:

  一、看课件听故事

  1、挂图出现一截又细又短的尾巴,请幼儿猜:咦,这是谁的尾巴是谁丢的啊?

  2、结合挂图开始讲故事,故事讲至“……那不是尾巴是什么呢?”师:小朋友们说是什么呢?

  师小结原来蜻蜓身体后面又细又长的东西不是尾巴是肚子啊。

  3、师继续讲故事至“……就像船没有了舵”师讲“什么是舵呢?就是用来控制航行方向的” 师继续讲故事至“小猴子又朝林子里走去了”

  提问:小鲤鱼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4、师继续讲故事至“……坐在上面还挺稳定呢”提问:是啄木鸟的尾巴吗?啄木鸟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什么作用啊?

  5、共同欣赏视频故事《谁丢了尾巴》。

  二、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讲述故事,巩固对话。

  “刚才,小猴子先遇到了谁?它是怎么问的?小蜻蜓是怎么回答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来当小猴子,小朋友们来当小蜻蜓。”(同样方法学说猴子与鲤鱼、啄木鸟的对话)。

  三、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1、小猴子找到失主了吗?小猴子继续向前走,那大家想一想小猴子又会遇到谁呢?它会怎么问呢?小动物又会怎么回答呢?请小朋友们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你旁边小伙伴们听(幼儿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提问:谁来讲给大家听,表扬好的。

  2、小朋友们讲的都不错,小猴子还是没有找到失主,它继续

  往前走,看到小蜥蜴在大树下爬来爬去,它急忙跳过去……讲完故事。提问:到底是谁丢的尾巴?小蜥蜴为什么不要它的尾巴了呢?(小结:小蜥蜴的尾巴可以帮助它逃离危险,它的尾巴还能再长出来的。)谁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表述)

  四、结束:

  小动物的尾巴不光长的不一样,还用很多用处呢,请小朋友们到电脑上或书本里去查查,我们会有新的收获的!

  活动反思:

  《谁丢了尾巴》是一节语言领域的故事续编活动, 通过观看故事动画、图片、挂图等形式,吸引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仔细观察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力,为活动的展开留下悬念。在带领孩子同小猴子一起寻找尾巴主人的过程中,给了幼儿交流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注重引导并鼓励幼儿用清晰、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发展语言及社交能力,使整个活动进入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对话的相互作用之中,使幼儿成为真正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回家和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更多动物尾巴的秘密,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增加了幼儿的知识储备,为延伸活动:续编故事、表演故事做好铺垫。

  整个活动在宽松、友好的氛围下开展,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整的结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中,我注重了课程的整合,看似一节语言活动,还整合了社会、科学等多领域的内容,反思整个活动,我始终作为一位引导者以自身的教态言行引导幼儿注意常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鼓励幼儿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探索小动物尾巴的特征、用途,活动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和朋友、老师轻松的在一起,走走、玩玩,营造了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氛围,幼儿的积极性高涨这与我既关注了整体,又给每位幼儿单独表现的机会,并做到用多种评价语言有针对性的肯定幼儿的表现分不开。

  不足之处:

  课前准备不够,没有全面的了解孩子相关知识的已有经验,所以当有一定难度的个别问题提出后,孩子不能马上回应,如果留给幼儿思考问题的时间再充裕点儿,相信更多的孩子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附原版故事参考:

  小溪旁边有一棵大榕树。一只小猴子摆动着尾巴在树枝上爬走了一阵,接着便攀住树藤,来来回回地荡秋千。

  一对花蝴蝶翩翩地从对岸飞过来。小猴子看见了,觉得很好玩,马上爬下树来追蝴蝶。两只蝴蝶一前一后,紧贴着溪边的草丛飞舞。小猴子看准了一只蝴蝶,猛地扑过去。忽然脚底下“哗啦”一声响,小猴子被一堆小石子绊倒了。那对花蝴蝶笑嘻嘻地从他头上飞过去了。小猴子坐在地上。

  小猴子正想爬起来,突然看见脚边的一块白色的圆石子上面,有一条又细又短的东西在微微抖动。这是什么东西呀?哎哟,原来是一条尾巴。小猴子吃了一惊,以为自己的尾巴摔断了,连忙摸摸自己的红屁股。尾巴好端端的,一点也没有短少。他翘起尾巴来使劲摇了几摇,尾巴摆来摆去,像先前一样灵活。小猴子这才放了心,他想:

  “咱们猴子要是丢了尾巴,就没法用尾巴摇来摆去地在树枝上爬走了。这条尾巴是谁丢失的呢?那丢失尾巴的,想来一定很着急吧?”于是,他决定把这条尾巴送还给失主。

  小猴子拿着这条小尾巴,沿着小溪,一边走,一边嚷:“谁丢了尾巴?谁丢了尾巴啦?”

  迎面飞来一只蜻蜓。小猴子连忙叫道:“蜻蜓,蜻蜓!你快停停。”

  蜻蜓打了个圈儿,落脚在一棵青草上,问:“小猴子,什么事呀?”

  “刚才我捡到一条尾巴,是你丢失的吗?”

  蜻蜓听了,笑起来说:“小猴子,你弄错了,我们蜻蜓根本没有尾巴。”

  小猴子望着蜻蜓说:“别哄人了,每只蜻蜓身体后面都抱着一条又细又长的东西,那不是尾巴是什么呢?”

  蜻蜓说:“你看,我也拖着一条啊!这不是尾巴,是我的肚子!”

  小猴子说:“那么,你知道这是谁的尾巴呢?”

  蜻蜓转动一下脑袋,朝小溪一望,顺口说:“我不知道,你去问问小鲤鱼吧。”

  小猴子走到溪边,对着潺潺的溪水喊道:“小鲤鱼,小鲤鱼,你看,这是你丢的尾巴吗?”

  小鲤鱼听见了,游到水面上,张着小嘴喋喋地说:“谢谢你,小猴子,我的尾巴好好地长在身上哩!要是丢了,就像船没有了舵,我就没法拐弯了!”说完,她把尾巴轻轻向左边一甩,钻进左边的水藻丛里去了。水面上起了一个小小的漩涡。

  小猴子这才看清楚了,小鲤鱼的尾巴是扁扁的,还分两个叉,跟他手里的那条尾巴完全不一样。他就掉转头,朝林子里走去了。

  林子深处传来一阵“笃笃笃,笃笃笃”的声音。这是啄木鸟在树上啄虫吃。小猴子想,也许这尾巴是啄木鸟的吧?他走到啄木鸟的跟前,问啄木鸟说:“啄木鸟,你丢了尾巴吗?”

  啄木鸟身子紧贴在树干上,笑着说:“谢谢你,好朋友。我的尾巴不是好好的吗?要是我没有了尾巴,还能坐在这儿捉虫吃吗?”[

  小猴子仔细一看,可不是,啄木鸟不但用两只脚爪紧紧抓着树干,还用它那又短又秃的硬尾巴撑在树干上。那硬尾巴就像一张小板凳似的,啄木鸟坐在上面还挺稳当哩!

  “那么,你知道这条尾巴是谁的呢?”小猴子把断尾巴举得高高的,让啄木鸟看。

  “我也不清楚。”啄木鸟坦率地回答。

  小猴子只好再向前走去。走呀走的,突然“扑通”一声,一个东西落在小猴子的身边。小猴子转过身去一看,脚边有个松球,再抬起头来一瞧,嘿!原来是一只淘气的小松鼠,站在松树上和他开玩笑哩!

  小猴子连忙对小松鼠说:“小松鼠,我拾到一条尾巴,你来看看,是不是你的?”

  小松鼠张开他那条蓬蓬松松的大尾巴,纵身一跳,轻轻地落在小猴于的面前,对小猴子说:“不,这不是我的尾巴。我在树枝上飞快地跑来跑去,全靠尾巴左摆右摆,才能稳住身子,不至于摔下来。我从树上跳下来欢迎你,也靠蓬蓬松松的尾巴稳住了身子,才不至于摔大跟斗!”

  小猴子看看小松鼠的毛茸茸的尾巴,赞叹地说:“小松鼠,你这条尾巴不但长得漂亮,还是一顶降落伞哩!”

  小松鼠说:“不仅是一顶降落伞,还是一条大毛毯哩!夜晚很冷,我只消把尾巴朝身上这么一盖,就睡得暖和极啦!”

  说着,小松鼠真地把他那条大尾巴一翘,一掩,就连头连身子都藏在里面了。

  小猴子拍拍小松鼠的大尾巴说:“好朋友,你睡吧!我还要去找丢失尾巴的主人哩,再见!”

  小猴子继续朝前走着,踩得林子里的落叶沙沙直响。突然,小猴子听到一阵低沉的“咚咚咚”的声音,一个灰色的小圆球,箭一般从身旁窜了过去。这是谁呢?小猴子没看清楚,只看见灰东西的屁股后面有一小撮白毛,非常显眼。紧接着,又有几只灰色的小东西,紧跟着那一小撮白毛跑过去,一眨眼工夫,都钻到一个洞里去了。

  小猴子走到洞边,才看清楚原来是灰兔妈妈和她的几个孩子。他轻轻地叫道:“灰兔妈妈,是你呀,刚才你们跑得那么慌张,究竟为什么呀?”

  灰兔妈妈从洞里伸出脑袋,喘着气说:“小猴子,你吓了我一大跳。我刚才听见林子里有响动小猴子笑着说:“啊,刚才我听见‘咚咚咚’的,原来是你在跺脚呀!”

  灰兔妈妈回答说:“是呀!我不会大声嚷嚷,碰到危险就跺后脚,让孩子们一听见就好跟着我跑。”

  小猴子拿起那条细尾巴,说:“灰兔妈妈,你总是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去,会不会把尾巴跑掉了?看看这条尾巴,是不是你丢的?”

  一只小灰兔探出脑袋来,抢着回答说:“不是,不是,妈妈的尾巴长得好好的。刚才我们都是跟着妈妈的尾巴跑回家来的。”[

  ,以为来了狐狸,赶快跺了跺后脚,领着孩子们跑回家来了。”小猴子诧异地说:“咦,奇怪奇怪,你们怎么是跟着尾巴跑回家来的呢?”

  灰兔妈妈笑着说:“小猴子,这你就不懂了。林子里有狼,有狐狸,还有黄鼠狼,他们全想吃我们。亏得我们长着一身灰毛,跟泥土枯叶的颜色差不多,才不容易被那些家伙发现。可是,长着这身灰毛,一跑起来,我的孩子也不容易看到我。亏得我的尾巴下面长着一小撮白毛。我跑的时候,把尾巴翘得高高的,孩子们只要认定这撮白毛,就能跟着我跑回家来!”

  小猴子笑着说:“我刚才看到你那撮白毛了,真显眼,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我拾到的这条尾巴肯定不是你的了!再见吧!”

  小猴子朝前面又走了一段路,突然看见一位袋鼠妈妈从对面跳过来,背上还驮着几个孩子。

  小猴子见过许多袋鼠妈妈,她们总是把孩子装在胸前的口袋里的。可是这位袋鼠妈妈怎么把孩子驮在背上呢?小猴子想,先不管这些,快问问她丢没丢尾巴。

  “袋鼠妈妈,你的尾巴……”小猴子说到这里,突然把话咽下去了。他看见袋鼠妈妈的大尾巴不仅高高地翘在那里,而且还让小袋鼠把尾巴一圈圈卷在自己的大尾巴上。

  袋鼠妈妈听见小猴子问她的尾巴,就说:“小猴子,我的尾巴是用来带孩子的。我的孩子还没学会走路,我只好把他们驮在背上,让他们把尾巴缠在我的尾巴上,这样一来,我在林子里跳来跳去,就不会把孩子们摔下来了。”

  小猴子点点头说:“袋鼠妈妈,你带孩子的方法真巧妙。可是,你为什么不把孩子放在胸前的口袋里呢?别的袋鼠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袋鼠妈妈笑着说:“我跟那些普通的袋鼠不一样,我叫姬袋鼠,育儿袋比较小。孩子们在袋里长了几天就呆不下了,只好让他们出来生活。”

  小猴子明明看见姬袋鼠妈妈的尾巴没有丢,也就不再问这桩事。

  小猴子找了半天,还没找到尾巴的失主。他只得回到原来抬尾巴的地方,把断尾巴挂在一根树枝上,守在旁边等失主自己找到这里来,把尾巴领回去。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那天,小猴子蹲在树枝上休息,心里替那尾巴的失主发愁。突然,他听见有一只喜鹊吱吱喳喳地唱歌:喳喳喳,喳喳喳!小小晰蜴没尾巴。没尾巴,没尾巴,回家怎么见妈妈?

  什么?谁没有尾巴?小猴子听到这首古怪的歌,连忙溜下树来,只见喜鹊正冲着地上一条没尾巴的小晰蜴在笑哩!

  哦!这下子可找着了,原来是不懂事的小晰蜴开丢了自己的尾巴!小猴子高兴极了,急忙跳过去,对小晰蜴说;

  “晰蜴小弟弟,你丢失了一条尾巴吧?”

  小晰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啊,我大概丢过一条尾巴。”

  小猴子更高兴了,连忙爬上树去,把断尾巴取了下来,双手送给小晰蜴说:“小弟弟,你的尾巴在这里。我天天在等你来领尾巴,已经等了五天了。这五天里面,你没有尾巴怎么过的呀?”[小晰蜴奇怪地说:“怎么过的?我过得很好呀!”

  小猴子说:“小弟弟,不能这么说。你还太小,你不知道尾巴有多么重要。鲤鱼没有尾巴不能游,啄木鸟没有尾巴不能坐在树干上,小松鼠没有尾巴不能从树上跳下来,灰鬼没有尾巴不能救她的孩子,姬袋鼠没有尾巴不能带孩子出门。就是我,没有尾巴,也就不能在树上自由地爬走了。你没有尾巴怎么行呢?快把尾巴带回去吧!”

  小晰蜴回答说:“谁说尾巴不重要?我的尾巴还救了我一条命哩!那天下午,我躲在树根旁边,想提几只蚊子吃,没想到突然来了一条乌风蛇。这家伙狡猾极了,一声不响地爬到我的背后,一口咬住了我的尾巴。我急忙把尾巴甩断,让它在乌风蛇的嘴里又蹦又跳。我自己,对不起,趁这时候就溜之大吉了。”

  小猴子笑起来说:“乌风蛇准以为那条又蹦又跳的尾巴就是你哩!”

  小晰蜴机灵地笑了一笑,说“可不是,这家伙上了我的当。它后来发觉咬住的不过是一条小小的没有什么肉的尾巴,就把它丢掉了。”

  小猴子说:“小晰蜴,你看,这就是救过你的性命的尾巴,快把它领回去吧!”

  小晰蜴说:“可惜它现在没有用了。断了的尾巴,接不上去了。”

  小猴子着急地说:“没有尾巴,以后你要是再碰上乌风蛇,那怎么办呢?”

  小晰蜴说:“不要紧,过些日子,我会重新长出一条尾巴来的。”

  小晰蜴虽然没有把尾巴领回去,小猴子心里却像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也就高高兴兴地爬上树去荡秋千了。

  第7篇、中班语言小蜗牛走过四季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我在设计这一活动中,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将这个小故事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角,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以"我"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在让幼儿讨论过河的方法时,我给他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3、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初步学习创作连环画,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以简单的情境组合,然后通过自己的画册把故事讲给同伴听,以这种方式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让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3、让幼儿尝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表述问题。

  活动准备 :

  1、 轻缓的钢琴曲

  2、小蜗牛头饰、小蜗牛手指偶

  3、图片:四季景色各一幅、春草发芽、草莓、蘑菇、冬雪等情景

  4、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叫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蜗牛)

  1).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小蜗牛的特征(慢)

  2).请幼儿畅想和小蜗牛有关的故事情景2、出示题目《小蜗牛走过四季》

  1).请幼儿畅谈四季的不同特征2).讲述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

  3).请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

  a.个别复述

  b.集体复述

  c.比赛复述

  4).角色表演《小蜗牛走过四季》

  3、幼儿讨论:小蜗牛走过了哪些季节?都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什么都没采到?

  4、 创编故事。

  5、 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第8篇、中班语言最好听的声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寂寞”、“孤零零”,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

  2.运用探究、表演等方法,感受小动物与老公公之间的情感。

  3.体验给别人带来快乐时的愉悦心情,学习关心别人。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最好听的声音》。

  2.鸟、猫、蛙、狗、羊、公鸡、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 教师:这个小院子里住着谁?找一找,有没有住着其他的人?老公公一个人住在院子里,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他不高兴?(丰富词汇:孤零零)

  2. 教师:老公公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小院子里很不快乐,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老公公快乐起来呢?

  3.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使老公公快乐,下面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是怎么快乐起来的?

  (二)讲述故事,并通过提问鼓励幼儿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小鸟和小猫是怎样关心老公公的?它们对老公公说了些什么?(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老公公怎么会快乐起来的?可是,天天听小鸟、小猫叫声,日子久了也会听腻的,这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小鸟想出什么办法使老公公更加快乐了呢?

  (三)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1.教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2. 教师:从故事中的哪些话可以听出来老公公很快乐?小鸟和其他小动物看到老公公很高兴,它们自己觉得快乐吗?为什么它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呢?

  3.教师:帮助和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

  (四)集体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五)表演故事。

  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自选角色,创造性的进行故事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语言区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复述,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背景入手,让幼儿听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从而引发对声音的兴趣。中班幼儿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讲”,本活动采取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了解了声音轻重。

  第9篇、中班语言活动鞭炮噼啪响教案反思

  1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对鞭炮进行联想;

  (2)能用身体的伸展与收缩表现燃放鞭炮过程的动作;

  (3)感受过年欢乐热闹的气氛,体验表演的快乐。

  2.活动准备

  制大火柴,小红帽,小红衣等教具;各色纸屑放置于电风扇上。;鞭炮的声音以及有关音乐磁带;钢琴伴奏;幼儿搜集有关过年的资料;环境布置,营造过年气氛。

  3.活动过程

  Ⅰ导入(1)幼儿听音乐《过新年》进教室,放鞭炮声。

  提问:"你听到了刚才放鞭炮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Ⅱ幼儿第一次操作(2)请出小鞭炮,学念儿歌,创编小鞭炮动作。

  提问:"刚才小鞭炮和我们小朋友说了些什么?" "小鞭炮会做什么动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学念儿歌,创编小鞭炮动作。

  Ⅲ分享经验(3)提炼鞭炮燃放动作,听音乐自由扮演小鞭炮。

  任务:请几位幼儿示范鞭炮燃放动作,并请其他小朋友学学看。

  教师手执大火柴,请小朋友做鞭炮燃放的动作。

  Ⅳ幼儿再次操作(4)一起听音乐完整表演,感受过年欢乐热闹的气氛,体验表演的快乐。

  任务:当表演到"噼里啪啦"的时候开电风扇,将预先放置在电风扇上的纸屑飘落下来,营造放鞭炮的气氛。

  教师重点感受过年欢乐热闹的气氛,体验表演的快乐。

  (5)幼儿听音乐《恭喜恭喜》出教室。

  4.活动延伸制作小鞭炮。

  5.活动资源附儿歌:

  《小鞭炮》

  我是一个小鞭炮,穿红衣,戴红帽,一点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又叫又跳。

  教学反思:

  在让幼儿想象当你听到了鞭炮声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时,孩子们马上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的`许多经验事情,比如:有的说:他想到了过新年,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的事情,有的说,他想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元宵节的时候,很快乐很开心的事情,有的则说:鞭炮声让他感到很害怕,想到地雷爆炸的声音,有的则说:鞭炮声很喜庆,好象看到有人在结婚,也有的则联想到火……有的孩子还会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燃放鞭炮的过程,非常形象。

  第10篇、中班语言活动木兰兵器库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相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对兵器排列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兵器图片若干。

  2.兵器排序卡若干。

  3.五角星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熟悉各种兵器。

  1.欣赏各种兵器的图片,说说各种兵器的名称。

  2.出示范例,观察兵器的排列规律。

  ----教师:战争结束了,木兰和伙伴们要把他们的兵器放到兵器库里。我们看看兵器库里的兵器是怎么排列的。

  3.幼儿观察兵器的几种排列方式。

  4.请幼儿说说兵器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将剩下的兵器进行排列。

  ----尝试运用"间隔模式(AABB)"进行描述。如:一枪一箭、一枪一箭、两枪一箭、两枪一箭等。

  5.请幼儿说说第二种排列方式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将剩下的兵器进行排列。

  ----尝试用"ABAABA"模式进行描述,如:两枪一箭两枪,两枪一箭两枪等。

  6.幼儿讨论其他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列。

  ----教师:请你想一想还有哪些排列方法,请你试着排一排。(可以按照使用方法,使用对象的不同进行排列。)

  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分组操作,按规律排列图片和接龙。

  ----第一组:兵器排列,用教师提供的兵器图自创规律排序。

  ----第二组:兵器接龙,根据前面两组的排序卡接着排。

  2.教师巡回教导,及时纠正幼儿的排列错误,引导幼儿寻找排列的规律,进行正确的排列。

  3.说说自己的排列规律和接龙方法。

  四、游戏"自动兵器库"。

  1.教师请出两组幼儿,每人发一张兵器图片代表所拿图片的小兵器。

  2.教师说出排列顺序的规律或出示排列图片卡,两组幼儿分别进行排列,看看哪个兵器库的兵器先排好。

  3.提醒幼儿要听清楚教师的要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游戏进行数次后结束,给获得胜利的小兵器发五角星。

  五、活动延伸:

  1.把各种兵器的图卡放在"数学角"里,供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根据需要进行排列游戏。学习其他数学内容只用。

  2.启发幼儿尝试用其他的规律进行排列。

  第11篇、中班语言游戏聪明的海豚教案反思

  目标:

  1.能了解海豚是动物中最聪明的一类,并学习儿歌《小海豚》

  2.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海豚的动作

  准备:海豚玩具,海豚图片,海豚表演影片附儿歌《小海豚》:

  "小海豚,水里游,表演节目真是逗。打乒乓,抛彩球,骨碌骨碌翻跟头,钻火圈,窜的快,蹦蹦跳跳赛小猴。"

  过程:

  一、1.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宝宝来到我们班级,你们猜猜它是谁。请小朋友依次回答,并且要求用:我猜是xx宝宝来到我们班级"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并且总结。

  2.拿出海豚玩具说:"你们看,原来是海豚宝宝来到我们班级,你们都来看看海豚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呀?我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说说看"请小朋友依次上来并总结二:

  1.:"小朋友有没有看过海豚表演啊?海豚都会点什么本领啊?"请小朋友回答并总结2."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海豚表演的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不好" 播放影片,提高孩子的兴趣。

  三、1."好,我们看了影片之后,你们发现小海豚是不是很聪明啊?不错,老师告诉你们,海豚呢是动物里面最最聪明的一类。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海豚的儿歌好不好?"

  2.先把整首儿歌念一遍。

  3让幼儿跟念一遍然后提问:"小朋友刚刚的儿歌里小海豚都会点什么本领啊?"请小朋友回答并拿出图片加深印象。

  4.请部分小朋友念儿歌,最后集体念儿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思维活跃,能够想出各种办法帮小海豚完成心愿;幼儿发言积极,能够完整讲故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第12篇、中班语言活动鼠小姐的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看地图,并且能学着介绍自己走的路线。

  2知道去一个地方可以有多条路线,路线有远有近。

  3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地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图片引题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可爱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他是谁?他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对,我们也可以叫他鼠先生。我们一起和鼠先生打个招呼吧!(鼠先生你好)她是谁,她是男孩还是女孩?(女孩)你怎么知道她是女孩?对,我们可以叫她鼠小姐。我们一起和鼠小姐打个招呼吧!(鼠小姐你好)小结,鼠先生和鼠小姐他们两个人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鼠小姐给鼠先生打了一个电话,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里可能说了什么吧?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小朋友们可要仔细听好了!(播放电话)

  二、接听电话电话接好了,你在电话里听到了什么?

  鼠小姐要邀请鼠先生到她家做客,可是鼠先生不知道鼠小姐的家怎么走,所以鼠小姐要寄一份地图给他,是不是?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鼠先生带着这份地图去鼠小姐家会遇到困难吗?你们觉得会有什么困难呢?

  小结:当鼠先生打开鼠小姐给他寄来的地图时,他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懂这个地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怎样一幅地图吧!

  三、观看地图,幼儿操作这个就是鼠小姐寄给鼠先生的地图了你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

  鼠先生看不懂地图,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请你来想一想,从鼠先生的家出发找到鼠小姐的家可以怎么走。老师在桌子上为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地图和蜡笔,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从鼠先生家到鼠小姐家的路线图画出来。有的小朋友说:我一条路线还不够,我还要找第二条路线。那你就再选一种颜色画出第二条路线。我两条路线还不够,要找第三条路线,那请你再选一种颜色画出第三条路线。请你在画路线时,要一边画,一边说,从鼠先生家出发,经过了哪里,走过了哪里,经过了哪里,最后到了鼠小姐的家,小朋友听明白了吗?

  小结:那好,现在请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到桌子旁边画地图路线吧.

  四、幼儿介绍自己找到的路线小朋友都画好了吗?请你带着自己的地图回来吧。

  你们都找到去鼠小姐家的线路了吗?你找到了几条呢?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找到的路线,用刚才老师教你的好办法,从鼠先生家出发,经过了哪里,走过了哪里,经过了 哪里,最后来到了鼠小姐的家,谁能来介绍自己的路线。

  请个别幼儿介绍小结:小朋友讲的非常好!我们电脑可厉害了,它会把我们刚才讲的路线一条一条的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五 、哪条路线最近出示第一条路线:这条路线是怎么走的?

  出示第二条路线:这条路线是怎么走的?

  出示第三条路线:这条路线是怎么走的?

  出示第四条路线:这条路线是怎么走的?

  好棒哦,找到了这么多条路线。接下来我们来听听鼠先生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哦:鼠先生很感激你们帮他找了那么多条去鼠小姐家的路线。可是他心里很着急,想早点到鼠小姐的家,你们能帮他找到最近的路吗?

  好,我们来看大屏幕,你觉得哪种颜色的路线是最近的呢?

  小朋友们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鼠小姐对鼠先生怎么说的吧(播放录音)鼠小姐说哪条路线是最近的呢?要怎么走呀?

  小结:你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去一个地方会有很多条路线,可能从这边走能到达你要去的地方,从那边走也能到达你要去的地方,只要小朋友善于观察就能发现更多不同的路线,这些路线有远有近。

  六、结束活动,同伴交流小朋友们,你们每天都要上幼儿园,请你和好朋友一起交流,从家里出发经过了些什么地方,最后来到了幼儿园,然后也画一张幼儿园到自己家的地图送给好朋友,请她下次来做客好不好?那我们先起立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第13篇、中班语言故事一个邮包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乱扔东西是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2、乐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乐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乱扔东西是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材料准备:PPT、邮包一个(里面有瓜子壳、酸奶杯、肉骨头等)。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看看讲讲、理解故事内容→迁移运用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邮包)老师这里有个邮包,请小朋友猜猜是谁的?

  2、狗熊先生的这个邮包里会是什么?幼儿猜测

  3、我们看看邮包里到底是什么?

  二、看看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1、到底大熊邮包里的东西哪里来的,我们来看一看。

  2、森林里的动物小区,环境真美啊,为什么你觉得环境很美的?

  3、狗熊先生也住在这个小区里。看看现在狗熊先生在哪儿呢?它在阳台上干什么?

  4、猜猜狗熊先生吃完东西后,他会怎么做呢?

  5、(观察熊猫太太):熊猫太太的院子怎么样了?她会高兴吗?住在楼下的熊猫太太会怎么做?

  6、熊猫太太把这些东西装在马甲袋里会怎么做?为什么?

  7、原来熊猫太太把这些东西寄给了狗熊先生,还写了一张纸条给它。纸条是这样写的:狗熊先生,你认识这些礼物吗?

  8、大熊看了着封信,心里会怎么样?它会怎么做

  三、应用迁移

  1、现在动物小区的环境很整洁。那我们的幼儿园怎么样呢?

  2、除了在幼儿园里我们看到脏宝宝要捡起来,还在哪些地方也要这样做呢?

  3、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知道我们都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宝宝。不管在家里、小区里、幼儿园里还有其他公共场所都不能乱扔垃圾,看到脏宝宝也要马上把他们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四、活动延伸

  1、那现在吴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去找找脏宝宝,让我们的幼儿园也变得和动物小区一样整洁好吗?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有时会看到一些邻居因为乱扔垃圾而吵架。在 幼儿园里,楼下的小朋友偶尔也会捡到楼上的小朋友掉下来 的玩具。由于幼儿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一 个邮包》,教材情节简单,内容有趣生动,贴近幼儿生活, 且具有教育价值,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周围生活中的美 和朋友间的友情,易于幼儿理解。在活动中,我准备尝试用 图片观察和故事欣赏的方式进行,对个别图片着重讲解,以 看看、猜猜、讲讲的形式演绎这次的阅读活动。 《一个邮包》的故事中,狗熊先生的不文明行为可引起孩子们关注“保护小区环境”的思考,从而使幼儿更加注 重自身的行为习惯。结合《生活》用书——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思考:除了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 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文明礼貌的行为呢?从而激发幼 儿争做文明小公民的愿望,成为宣传文明礼仪的小使者。 观察画面,在看看、猜猜、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知道保持环境卫生,不随便乱扔果皮纸屑的道理。

  第14篇、中班语言活动老鸭过生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帮助小动物寻找老鸭家的过程中,了解告诉他人住址的基本要素。

  2.关注自己家所处的周围环境,并尝试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告诉他人住址的基本要素。

  难点: 尝试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活动准备:

  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发现问题师:看,这是一个什么?我们什么时候会吃蛋糕呢?今天会是谁要过生日了呢?(出示老鸭图片)小结:原来今天是老鸭的生日,它想请小动物也来参加PARTY!

  重点提问:

  1.小动物们找到老鸭的家了吗?为什么找不到?(没)2.他们都是根据老鸭说的去做的呀,到底是怎么回事?

  3.老鸭对小猪是怎么说的?对小黄狗又是怎么说的?小白兔收到的短信是怎么写的?

  4.到底怎样才能找到老鸭的家?老鸭的家到底在哪里?

  小结:老鸭对每个小动物只说了其中一点。要找到老鸭的家,除了要告诉别人房子的样子、颜色,还要告诉别人家的周围有些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把这些都说清楚了,别人才能很方便找到。

  师:你们都清楚了,可小动物们还不知道,谁来告诉他们。

  (三个小动物知道了要找到老鸭的家就是要把三个条件合起来,于是它们找到了一个漂亮的房子有蓝蓝的屋顶,蓝蓝的窗还有黄黄的篱笆,家门口还有一个大花坛,家的前面还有一个超市。)师:你们说,现在小动物们能找到老鸭的家了吗?到底找没找到?听我完整地讲一遍故事。

  二、迁移生活经验,拓展幼儿思维广度师: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老鸭?我们可不能和老鸭一样。

  师:我们会去一个小朋友的家做客,谁来说一说你家在哪里?谁能说的最清楚。

  结束语:究竟去谁家,就看你的本领喽!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一个《老鸭过生日》这样的一个情节,其实也就是把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用这样一个比较夸张的文学作品来显现,在这个作品中,孩子不是一个直接的参与者,他们以一个旁观者去发现老鸭,到后来孩子们也说了,它应该把话说完整,要把这些所有的东西合在一起就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了,我想这也可能就是我们这一活动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更加实效的一个意义所在!

  第15篇、中班语言活动诗歌——月亮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月亮是孩子们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的,虽然它本身不会发光,但孩子们从表面看到,月亮把银光洒向了大地,给宁静幽深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活力,也让孩子们怕黑的心里得到一丝安慰。月亮对于成人来说触不可及,而诗歌中的月亮却随处可见,成了主人公的玩伴,诗歌极富想象,充满童趣。读后回味无穷。《月亮》这首诗不仅蕴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饱含了丰富的情感,作者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将小鸟、青蛙、宝宝的心里话表现了出来,给人一种温暖、甜蜜的感觉。符合儿童的心里特点。诗歌语言简洁、结构重复,意境优美,适合中班幼儿学习。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

  诗歌《月亮》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

  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

  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宝宝说:月亮河我好

  第16篇、中班语言游戏Copy不走样教案反思

  目的:

  1. 锻炼幼儿听辨的能力

  2. 培养幼儿正确地运用词汇和正确的发音

  准备:

  1. 各种图片和音乐

  2. 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

  3. 幼儿对于颜色、形状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游戏

  规则:第一个幼儿看图并概括为一句话,要求传到最后一个幼儿时的语句与原来的意思最接近。游戏中音乐干扰,别人不能提醒,否则为犯规。

  注意:

  1. 给幼儿出示的图片要易于概括, 教师可以适当的帮助第一个传话的幼儿,简洁地组织、概括图片的内容。

  2. 当幼儿出现词句、语音错误时,教师可面向全体提示,让更多幼儿注意、学习。

  教学反思:

  孩子们非常地感兴趣,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也知道了只要幼儿感兴趣地东西,他们就会给你意想不到地惊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该从幼儿地兴趣出发,来提高活动地质量,因为兴趣是幼儿最好地老师。

  第17篇、中班语言两只老鼠胆子大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了解游戏规则,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分角色游戏。

  2、借助灯台图片理解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尝试用动作表现情节。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故事卡片《小老鼠上灯台》

  2、座位排成半圆形

  3、猫的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出示图片(两只老鼠),引起观察的兴趣导语:刚才我们唱的《小》胆子很小,听见猫叫得声音就吓得叽里咕噜滚下来,老师这里也来了两只老鼠,我们来看看他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揭题师:这两只小老鼠,个儿一样大,一个叫圆耳朵,一个叫尖嘴巴,有一天,他们在一起聊天,都夸自己的胆子最最大(出示标题:两只老鼠胆子大)。还把自己的胆子怎么大用图画画了出来,圆耳朵在这边画,尖嘴巴在那边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用图画来告诉别人他们的胆子大的?

  四、观察图片,理解作品内容与主题图一:

  1、图上画的是谁?圆耳朵在干什么?圆耳朵咬狐狸的脚丫它害怕吗?从哪里看出来?从图上看圆耳朵和尖嘴巴谁厉害?想想他会怎么对尖嘴巴说自己胆子大呢?

  2、学学圆耳朵怎样说的图二、

  1、尖嘴巴听了圆耳朵的话他怎么做了?它是怎么打的,打得重吗,从哪看出来?尖嘴巴是怎样说自己胆子大的?

  2、学学尖嘴巴是怎样来夸自己的。

  图三、1圆耳朵和尖嘴巴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又各自画了一幅画,看看图上的圆耳朵在干什么?他有没有松手?用力拉住了不放,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字来说"揪"幼儿学说学做。学一学圆耳朵十怎样说自己胆子大的。

  图四:尖嘴巴一听不服气,画了一只更凶的老虎,它是怎么说的?

  五、分组对话练习

  六、设疑讨论,理解主题师:尖嘴巴和圆耳朵都说自己的胆子大,他们真的敢咬狐狸的脚丫、打熊的巴掌、揪老虎的尾巴、拔狮子的大牙吗?既然不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会怎样?

  七、想象结果圆耳朵和尖嘴巴正在朔大话时,忽然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图5,两只老鼠以为真的猫来了,他们会怎么做呢?(幼儿讲述)你认为这是两只怎样的老鼠?为什么说它们的胆子很小?你喜欢这两只老鼠吗,为什么?

  八、编讲故事师:我们一起把刚才又趣的是编成一个小故事,把两只老鼠怎样碰到、怎样吹牛、最后发生什么事都编进故事里。

  第18篇、中班语言仿偏活动拼小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多种运动姿势,会用简笔画表现一些运动的姿势,并能有节奏地念儿歌。

  2.能根据儿歌的格式,替换中间部分的短句进行仿编。

  3.体验仿编的成功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谈论过奥运会、全运会或自己参加的多种运动项目及相关姿势、动作。

  2.幼儿初步会念儿歌《拼小人》。

  3.塑料圆片、拼小人用的火柴棒、纸、笔、黑板、诗歌图标等。

  4.《健康歌》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健康歌》,导入活动。

  1. 在《健康歌》伴奏下,幼儿边唱边跳进场。

  2.引导幼儿说说:我们做了哪些运动?

  二、复习儿歌《拼小人》。

  1 .引导幼儿边看图标边复习儿歌。

  2 .幼儿朗诵儿歌2-- 3遍。

  三、教师指导幼儿仿编儿歌。

  1. 谈谈我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最喜欢的运动项口是什么?

  2 .教师以调皮的小人还会做哪些运动为题,引发幼儿的仿编兴趣。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运动项目,启发有困难的幼儿先用火柴棒和圆片拼摆小人的运动姿势,再照样子画。

  4.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作品。

  四、幼儿独立或与同伴合作仿编儿歌。

  1.鼓励幼儿开动脑筋仿编儿歌,提示幼儿注意动词的运用。

  2.集体朗诵仿编儿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19篇、中班语言公开课家教案反思

  作品分析:

  《家》这首小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幼儿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们熟悉的经验范畴。作者大胆地想象大海是珊瑚的家,云朵为大雨的家,地下是石油的家,森林是蘑菇的家。这就一下子调动起幼儿已有的经验和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围的世界!

  作者在结尾时用一句"小朋友到了动物园玩儿,可别忘了回家!"将幼儿想象拉回到现实,使他们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更真实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这样的结尾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

  整首诗歌语句简练明白,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的内在情感脉络。

  (2)教幼儿学习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用 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根据诗歌内容,制作1幅教学挂图。

  2、水笔、油画棒、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学习作品教师主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和诗歌的诗文及画面,弄清楚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内在情绪。

  ①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如:教师问:你们都有家吗?喜欢自己的家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家",你们仔细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谁的家,是怎样说的?

  ②接着教师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诵1遍诗歌,给幼儿一个初步的印象。

  ③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讲出诗歌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记忆诗歌。例如: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黑色的云朵,是谁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谁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谁的家?当讲到最后一句时,教师要放慢速度,带领全体幼儿一齐说完。

  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教师问: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为什么说,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为什么说,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为什么说,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朗诵两遍诗歌,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情绪,能正确地朗诵。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诗歌这个层次可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意在进一步感受,理解诗歌,以及由诗歌引发的,通过多种途径去探寻相关事物的"家"。

  (1)诗歌表演通过动作形态、语言等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观察,寻找相关事物的"家",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3)利用画报、电视等知识媒介物,寻找相关事物的"家"。

  第三层次:迁移诗歌的经验这个层次,主要通过另一种活动形式,把幼儿从诗歌中猁的知识经验,再现出来,为第四层次的活动作准备。

  可以采取剪贴画的形式进行 。教师从一些废旧的画册上剪下图案,由幼儿自由选帖,添画,表现一幅"家"的图画。

  第四层次:扩展想象,仿编诗歌"家"这个层次重点让幼儿把获得的大量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来。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并复习诗歌。然后请全体幼儿一齐朗诵诗歌,并让幼儿谈谈每段诗句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幼儿讲讲,除了诗歌中说的,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谁的家呢?

  (3)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把想象的东西仿编成一首新的诗歌。教师可先示范,再请1名幼儿上来讲。

  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分组自由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最后,让每位幼儿轮流说一句诗,组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篇,以结束整个活动。

  教学反思:

  这是采用文学网络活动的结构进行的,幼儿在掌握原诗的基本格式后又丰富了有关的大量知识经验。因此在仿编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各人将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编出一段"家"的诗歌。

  最后全体幼儿"接龙",将各自的诗句连接起来,形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歌。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并不复杂,因此不需要用太复杂的教具材料,因为幼儿已能根据诗歌语言较好理解诗歌内容了。是珊瑚的家。

  教学流程图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动手操作---创编诗歌教学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图片来吸引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从活动的现场效果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与传统的诗歌教学有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首先利用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有新鲜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幼儿在仿编诗歌时都能注意与诗歌情调和谐,幼儿想象思维活跃,整个活动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

  附:诗歌作品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小朋友到了动物园玩儿,可别忘了回家!

  第20篇、幼儿园一课三研过程性资料中班语言梳子教案

  一、集体备课的思考教材的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颖奇特的诗歌。诗歌从妈妈和孩子互相梳头谈起,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比作树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儿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这首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重复的方式,给幼儿仿编诗歌提供了模仿的句式,因此比较适合进行仿编活动。

  幼儿分析:

  在幼儿中开展诗歌的仿编活动,可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增长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同时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在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萌芽,具备了类比和迁移能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语言词汇,并能较好地感受文学作品。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我们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梳子》(第一研)执教者: 陆文蓉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表现手法。

  2.通过讨论、仿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比喻手法“xx 是 xx的梳子”。

  3.能够运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活动重点:学习仿编,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图片如干。

  2.幼儿操作卡片及背景图。

  3.电脑课件。

  4.实物梳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梳子的用途,引起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梳子有什么用呢?”

  师小结:梳子可以梳头,今天我们来听一首关于梳子的诗歌,听听诗歌里讲了什么呀?(播放课件)

  (二)出示图片,学习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师:“你听到诗歌里讲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内容回答)。

  “风和船真的是树和海的梳子吗?为什么说风和船是梳子?他们是怎样梳着树和船的头发的?”(幼儿讨论)师小结:呀,风吹着小树,是树枝树叶不停地摆动,我们就可以说风是树的梳子,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好象船在为大海梳理头发。(帮助幼儿理清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仿编诗歌打好基础)

  (三)幼儿朗诵诗歌,我们在一起看着图片来朗诵。(1---2)

  (四)学习仿编诗歌《梳子》。

  1.出示电脑课件:“小鸟在蓝天上飞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作仿编诗歌的示范。

  1)出示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看谁来了?它在干什么?”

  2)帮助幼儿理解画面与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吹拂着小树,使树枝树叶不停的摆动,我们可以形象的说风是树的梳子;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那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把什么比作梳子?他们有梳着什么的头发?”

  3)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讲述画面:“现在那一位小朋友能模仿诗歌《梳子》里的话,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这幅美丽的画面?”(尽量让幼儿自己学习模仿,如果不能较好的说出来,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提示。)

  2.出示电脑课件“小鱼在水里游”,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现在谁出现了什么?你能仿照刚才的句式来创编吗?谁来试试?”

  (五)幼儿分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图形配搭活动,并学习仿编诗歌。

  1.出示教学背景图,教师语言引导:“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准备了几幅画和许多的卡片,现在我们做一个匹配卡片的游戏。”教师作一次示范。

  2.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操作活动,教师不断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3.教师语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匹配的卡片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六)拓展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进行诗歌仿编。

  1.教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拓展自己的思维:“现在请小朋友再大胆地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梳子?能做什么的梳子?”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性的仿编活动“现在请小朋友动脑筋,把你见到过的事物变成诗歌《梳子》。”教师将幼儿仿编的诗歌用简笔画记录下来。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为爸爸妈妈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梳子》。

  附:诗歌《梳子》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活动评价:

  ★执教教师自评: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课件(完整地画面),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在以整——分——整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掌握诗歌。活动中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表演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和教师的支持、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视、听、讲的结合,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剂。

  不足:对幼儿提问的时,我还需要进一步给予渗透和引导,在对幼儿的照顾全体和个别差异的引导上,还有所欠缺。

  ★听课教师点评:

  林彩萍:教师教态大方得体,语言亲切,环节紧凑,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较能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在活动开始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切主题,教师通过欣赏感受提问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几个有针对性的为题如: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等让幼儿对诗歌中的比喻手法有了一定了解。在创编过程中,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充分体验了创编的快乐。基本达到他课前的预设目标。

  建议:诗歌内容可以用图加文的形式出现,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句式。

  黄丽霞:本次活动教师利用优美的课件动画、生动形象的图片等形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探索环境,并注意幼儿观察、体验、发现、探究等方式的整合,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幼儿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在让幼儿创编诗歌时,教师首先给幼儿一个模仿的机会,让幼儿看图学编一句话,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诗歌的一个格式,为下面的创编做好铺垫。然后再让幼儿自由创编诗歌。幼儿在明白诗歌格式的基础上创编比较顺利,创造讲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不足:在仿编活动前,幼儿对句式的掌握不够,应加深幼儿对诗歌理解、诗歌句式的掌握。

  活动照片三、《梳子》(第二研)执教者: 林彩萍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表现手法。

  2.通过讨论、仿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比喻手法“xx 是 xx的梳子”。

  3.能够运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活动准备:

  1. 实物梳子一把、自制图片若干 。

  2.幼儿操作卡(分三种☆、☆☆、☆☆☆,逐渐加深难度)。

  3.电脑课件《月亮》。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梳子的用途,引起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梳子有什么用呢?”(贴出相应图片、字卡)

  2、师小结:梳子可以把我们乱蓬蓬的头发梳顺,让我们变得更漂亮。

  (二)出示图片,学习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1、引入: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梳子的诗歌,听听诗歌里讲了什么?(播放课件,师朗诵诗歌《梳子》)

  2、师:“你听到诗歌里讲了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内容回答)。

  (1)风真的是树的梳子吗?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

  (2)师小结:风吹动着小树,使树枝、树叶不停地摆动,看上去风就像是一把梳子梳着小树。原来是诗人把风比作了梳子,在梳着树的头发。

  (3)船真的是海的梳子吗?为什么说船是梳子?

  师小结: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梳着海的头发。

  3、幼儿朗诵诗歌。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把这首好听的诗歌朗诵给听课老师听。(1---2)

  (三)学习仿编诗歌《梳子》。

  1.出示电脑课件:“小鸟在蓝天上飞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作仿编诗歌的示范。

  (1)出示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看,谁来了?它在干什么?”

  (2)帮助幼儿理解画面与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吹动着小树,使树枝树叶不停地摆动,我们可以形象的说风是树的梳子。那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把什么比作梳子?他梳着谁的头发?”

  (3)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讲述画面:“你能用诗歌中“XX是XX的梳子,梳着XX的头发”这个句式,来描述这幅画面吗?”

  (4)师幼一起练说“小鸟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头发”。

  2.出示电脑课件“小鱼在水里游”。

  (1)师:“看,现在谁来了?你能仿照刚才的句式来创编吗?谁来大胆地试试?”

  (2)一起练说“鱼是小河梳子,梳着小河的头发”。

  (四)幼儿分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图形配搭活动,并学习仿编诗歌。

  1.出示教学背景图,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填卡的游戏,好不好?那请你听清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操作卡,操作卡上有什么?谁会念题目?一起读题。(教师作一次示范)摆好后要读一读。

  2.除了这些题目,还有什么?(五角星)一颗星表示这个操作最简单,两颗星表示有一点难,三颗星是最难的,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卡去完成,但我希望大家能选择三颗星的去挑战自己。”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4.幼儿根据自己匹配的卡片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活动延伸:

  师:老师看到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说,我们把这些操作卡放在语言区,游戏的时候去和好朋友说一说,回家还也请爸爸妈妈听听你创编的诗歌。

  活动评价:

  执教教师自评: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观看图片,然后根据看看说说,揭示儿歌内容,意在使幼儿结合自身经验发挥想象,从而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儿歌的内容作好铺垫。中间部分我注意提问的不同层次。不同的提问使师生在交流中激活思维,升华情感,实现经验的整合与提升。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再观察两幅图,用“xx 是 xx的梳子”句式说话,为下面仿编诗歌作好铺垫。仿编诗歌前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思考、讨论的时间,交流时好的句子让幼儿一起学学说说,使活动进一步得以巩固和升华。这次语言活动中,小朋友们学习得非常投入,朗读时能声情并茂,活动氛围比较好,课堂效果显着。

  ★听课教师点评:

  陆文蓉: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速适中,符合中班幼儿。在设计教具时老师把先前的零碎图片设计成图谱,让幼儿看着图谱很快地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效果好,能很好帮助幼儿进行创编。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环境。

  不足:1、不足:图形搭配活动前教师的语言过多,可适当少说。2、第三个活动环节可删去。

  黄丽霞:活动中教师与孩子的配合度比较高,所以整个活动流程比较顺畅。本次活动,在教学中采用了让幼儿观看图片在讲述的设计思路。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活动效果好,目标达成率高。

  商洽之处:第一环节可先让幼儿观察课件,让幼儿说出画面内容,教师再总结提炼,这样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及其主动参与学习中去。

  活动照片四、《梳子》(第三研)执教者: 黄丽霞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表现手法。

  2.通过讨论、仿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比喻手法“xx 是 xx的梳子”。

  3.能够运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

  活动准备:

  1. 图卡2.幼儿操作卡(分三种☆、☆☆、☆☆☆)。

  3.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画面梳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梳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二)分段欣赏flash,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1.(画面一)师:你们看看,妈妈在用梳子干什么呀?(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

  2.(画面二)师:那我又在干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妈妈和我之间的事情吧!(幼儿根据图卡学说第一二句)

  3.(画面三)师:在这个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风吹着树,树的枝条在摆动,像不像有一把梳子在梳头发呢?谁会是梳子?它又在梳着谁的头发?(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

  4.(表演画面三的场景)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表演风吹动树摆动枝条的样子。准备好,风来了!

  5.(画面四)师:现在又是谁在给谁梳头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图卡)

  6.播放flash,完整欣赏诗歌。

  7.幼儿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吧!

  (三)围绕树和大海进行仿编,帮助幼儿掌握句式。

  1. (出示空白图卡)师:除了风是树的梳子外,还会梳着谁的头发呢?除了船是大的梳子外,还有谁会是大海的梳子呢?

  2.幼儿讨论后回答。(引导幼儿用句式来说一说)

  (四)幼儿分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图形配搭活动,并学习仿编诗歌。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填卡的游戏。在后面的桌子上都有一份操作纸,请你们从篮子里找到相应的图片插到口袋里,把它变成一句好听的话,编好后跟好朋友说一说。5个小朋友一组,不搬椅子,去操作吧!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3.幼儿根据自己匹配的卡片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五)延伸活动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其他想法,我们把这些操作卡放在语言区,等你们游戏的时候再去编一编,好吗?

  活动评价:

  ★执教教师自评:本次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理解诗歌部分我让幼儿分段欣赏flash,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也体现了幼儿学诗歌的自主性。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像诗句“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幼儿比较难理解,我通过让幼儿欣赏课件和表演等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变的直观、形象,来帮助幼儿理解。大部分幼儿能理解诗歌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创编活动。

  不足: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创编诗歌是活动的难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句式,我在这一环节上设计的很深。但是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中的句式是进行仿编活动的前提,所以在这些环节的设计上还需要更深入一些。

  ★听课教师点评:

  林彩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梳子梳头发”的意境,而具体形象是为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可以看出鉴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很好地理解了诗歌内容,也为后面的仿编做了很好的铺垫。幼儿说到了:“海面上开来开去的样子,就像梳头一样。”幼儿通过自己对画面的观察与理解,讲述起来语言流畅、想象丰富,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发展需求,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建议:教师在环节的衔接上可以更流畅自然一些,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陆文荣:活动的各环节层层深入,流程清晰明了。教师利用课件和图卡来配合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减轻了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将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中。活动中多次运用到了音乐,把课堂氛围烘托得很美好。

  建议:幼儿在句式“XX是XX的梳子,梳着XX的头发” 上掌握得不是很好,教师可用在第三个环节上要剖析得更深入一些。

  ★活动照片五、活动后教学小记我们三位教师对每次活动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讨论,结合教材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本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一起制定了适合中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并认真组织了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听了大家的评课后,我对本次教学活动有了更深的体会:

  1.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创设情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思维。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不仅能为幼儿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感性场景,从而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而且能够创造出崭新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培养幼儿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诗歌《梳子》后两句的诗句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很难将意思表达清楚。可是课件中动起来的场景就形象地帮助幼儿理解了“谁在给谁梳头”。在理解的基础上,幼儿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很愿意表达和进行创编。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创新,随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我们应该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现实生活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地加以引导。角色游戏和动作组合游戏都是幼儿爱玩的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朗诵中,是儿歌和游戏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激起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语言组织的连贯性和艺术性。

  教师作为幼儿审美之旅的引路人,在文学欣赏教育活动中应充分挖掘美的因素和力量,满足幼儿对美的需求,使幼儿在理解美、感受美、表现美。在这首诗歌的理解上我觉得我的语言组织上还有很多欠缺,特别是在介绍“XX是XX的梳子,梳着XX的头发”的句式时,我强化幼儿掌握。教师因帮助幼儿在轻松、安全、和谐的氛围里形成自己的思想、建构自己的语言、创造自己的文学,从而实现创造美的梦想。

中班语言教案20篇配图二

中班语言教案20篇配图三

你可能会感兴趣:

大考吧幼师网(www.dakao8.com)中班语言教案整理发布

Copyright 大考吧幼师网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